第二,中國和印度並不像之前的國家那樣挑戰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相反,它們已經融入這個體系,而且通過融入這個體系實現了史無前例的經濟增長速度。二者之間爆發戰爭、衝突以及不受約束的競爭將損害到使其崛起成為可能的那種框架。因此,國內的經濟和政治改革,是中國和印度的當務之急,而不是以武力相威脅或動用武力。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它們崛起的過程基本是同時的,而且推動其崛起的進程也很類似,包括國內實行經濟自由化,以及融入全球經濟體系。這就使得它們在重大的全球問題上,如重建世界金融體系、維護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以及對抗氣候變化等方面站在同—邊。
合作的第四個動機是全球安全。全球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美國主導的聯盟體系。儘管這—體系在確保和平與穩定方面發揮了—定的作用,但現實的情況是新興國家中沒有—個國家——包括中國和印度——直接參與了這—體系,而這一真空造成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奧巴馬總統推行的重返亞洲戰略謀求重新使美國在冷戰期間建立的輻射狀體系煥發生機。危險並不在於這新興大國—定會挑戰這—體系或者美國,而是出於遏制的目的而建立起來的這個體系無法滿足它們正當的、與其在世界政壇上越來越大的作用相適應的安全利益。
雖然中國與東亞的安全關係密切,但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符合印度的利益。新德里不希望在可能爆發的台灣或南海衝突中支持某一方,也不希望朝鮮擁有核武器。而中亞、南亞和東南亞的伊斯蘭極端分子和恐怖分子被壓制、巴基斯坦在民選政府的執政下恢復穩定、克什米爾問題在沒有外國干預下和平解決,這些都符合中國和印度的利益。
亟須建立新的大框架
中國和印度正走到一起,也有理由進行合作,但是有三個重要的問題仍然給它們造成分歧:邊境爭端、巴基斯坦問題以及共有河流的命運。不過,兩國政府小心地處理著它們之間的分歧。儘管我們預料不會出現重大的突破,但是眼下也不會爆發衝突。
中國和印度並沒有在所有事情上達成一致,將來也不會。不過,這也給雙邊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理由。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雙方基於四大支柱構建了合作框架:定期舉行首腦會議和高層會議、建立軍事互信、舉行邊界談判以及增加貿易。
這四大支柱作為一個外交的子框架今後是不夠的,我們將需要一個新的中印大框架。這種框架必須是一個深層次、多層次、相互結合的框架,有助於互信、磋商和協調,涵蓋兩國的政治領袖、議員、官員、專家、企業、政策研究機構、學術人員、學生和其他參與者——就像東南亞國家聯盟那種交錯的結構。這種框架應該把目標放在確認和強化共同立場、管控出現的衝突以及推進雙邊和多邊合作等問題上。若它能成功做到這些,新的中印外交框架將會是對世界上近半人口、亞洲鄰近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福祉的一種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