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幾十年,美國等發達國家崇尚超前消費,寅吃卯糧,結果導致儲蓄和投資缺口太大,欠下巨額債務;如今經濟陷入困局,企業不敢增加投資和招聘員工,消費者也捂緊錢袋,經濟復甦自然乏力。這個時候,應該更多通過財政政策的使用,說服企業與消費者停止儲蓄,增加投資與支出,從而將經濟拉出經濟學家們屢次警告的“流動性陷阱”。不過,由於擔心進一步擴大財政赤字,美國並沒有採取這樣的手段,加之新一輪大選臨近,民主、共和兩黨各有政治操作,美國的貨幣政策就此陷入兩難困境。於是,拯救經濟的重任就落在了貨幣政策之上,通過新一輪量化寬鬆對衝“財政懸崖”的消極影響,成為美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更何況,美元具備世界貨幣優勢,可以將經濟風險向外界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可能開啟世界範圍內新一輪刺激經濟的大潮。面對當前經濟困局,發達國家都有採取大規模寬鬆政策的衝動。在美國推出無限制版量化寬鬆政策前一周,面對重重債務危機的歐洲央行也使出狠招,宣布“無限量收購重債國債務”,而從近期報道看,日本、英國等經濟體也有意跟進。
這種刺激經濟的大比拼,對於普遍面臨債務危機的歐美國家來說或許必要,但對於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而言,則很可能意味著一場貨幣災難。作為海外華僑華人,更關注這種大比拼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
儘管歐美大規模刺激經濟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出口的緊張環境,但作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中國將為第三輪量化寬鬆帶來的美元貶值買單,並需要警惕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給國內正在進行的經濟轉型帶來不利影響。特別考驗中國經濟決策的是,歐美國家的做法必然給中國貨幣政策的變化帶來壓力,加之中國經濟增長持續回落帶來的種種不安,政策的制定很容易陷入“隨世界而舞”的境地,而一旦放寬貨幣政策,很可能實體經濟未受益,資產泡沫已泛濫,中國經濟好不容易形成的調控局面也會隨之化為泡影。
肇始於美國的金融危機本就源於資產泡沫的破滅,然而三輪量化寬鬆政策卻是在世界範圍內製造更大的泡沫以拯救美國泡沫。這種飲鴆止渴、轉嫁危機的做法,卻因為美國經濟的主導地位、美元的霸權地位而一再上演。面對這種不合理格局,其他經濟體需要睿智應對,保持謹慎,不隨之而舞,既是在為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尋求多元途徑,也是在為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積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