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4日電/“永興島及附近海面,多雲……南沙永暑礁及附近海面,多雲轉雷陣雨……”在三沙市永興島的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氣象台辦公樓前,LED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三沙主要島礁的天氣預報。
“永興島、黃岩島、永暑礁這三個島礁的天氣預報,我們能細化到7天以內!”氣象台副台長陳長丘自豪地說。
新華社報道,在氣象台不大的院子裡,安靜得只能聽見海風吹過椰林的沙沙聲。氣象台的辦公室中,每個值班預報員都聚精會神,密切關注電腦屏幕上氣象雲圖每一刻的變化。
“我們的預報員在這兒工作時間大都在10年以上,南海的風雲可謂盡在眼底啊!”陳長丘2000年登上永興島成為一名氣象預報員,說起三沙氣象的歷史如數家珍,見證了三沙氣象預報的歷史變遷。
1957年7月1日,當時的永興島氣象站正式成立。成立之初條件異常艱苦,氣象站只有三間木板房,預報員用手工發報。到上世紀70年代,氣象台才建起兩層宿舍樓,條件有所改善。1971年,氣象台建起了“843天氣雷達”;1987年建成“714雷達”,氣象探空業務逐漸完善。2005年,氣象台又引進了先進的多普勒天氣雷達,預報準度和精度進一步提升,現在雷達塔樓已經成為永興島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陳長丘說,西南中沙群島氣象台已經成為南中國海上建設規模最大、業務最齊全的綜合氣象觀測基地,在西沙五個島礁、南沙七個島礁都設立了無人自動站,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均能準確預報。
“三沙這邊高溫、高溼、高鹽,能在這兒堅持工作不容易!”陳長丘說,西南中沙群島氣象台屬於國家一類艱苦地區台站,這裡的預報員工作時間至少也有四、五年,多的甚至有30多年。常年惡劣的氣候條件讓這裡的氣象觀測人員經常被曬到皮膚紅腫甚至脫皮、起泡;氣象觀測設備也很容易被鹽腐蝕,需要經常維護。
周海霞是氣象台中為數不多的女預報員,她面龐黝黑中泛紅,透著一股樸實和幹練。“我來這兒工作五年,但是經過了許多‘大風大浪’。我喜歡收集氣象數據,分析氣象趨勢,現在發過不少論文啦!”
而被周海霞稱為“偶像”、“島主”的老預報員魏啟強則是西沙的一面旗幟。1979年,新婚的魏啟強就被派往西沙,沒想到這份工作他一直堅守了30多年。他曾自掏腰包,為氣象台開墾菜地;也曾在冰冷的海水裡抓魚為同事們改善伙食。
“作為一名氣象哨兵,我有責任肩負起為祖國觀測風雲的使命!”說起在西沙堅守30多年的感悟,不善言辭的魏啟強激動地說。
“我們的預報範圍已經可以覆蓋整個南海。如果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熱帶氣旋,我們能及時預報,在最短時間內通知海上漁民回港避風。漁民最關注海上氣象,也最信賴我們。”陳長丘說。
目前,三沙的海上天氣預報可以通過在手機短信、單邊帶、海上廣播電台等及時傳播出去;永興島、黃岩島、永暑礁的陸地天氣預報可以通過網絡、報紙、廣播和電視等渠道每天3個時段對外發佈。
據陳長丘介紹,三沙市的設立給氣象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氣象台將增加產品種類、拓寬發佈渠道和加大氣象監測,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氣象服務;同時也將在永興島及周邊小島,加強設置海上浮標站等,以加大氣象預報的覆蓋範圍和服務能力。遠期目標是建成中國海洋綜合觀測基地。
“氣象台即將升格為三沙市氣象局,有望在今年國慶期間掛牌。我們期待為三沙市的群眾提供更好的氣象服務。”陳長丘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