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美歐經濟陷入窘境,人民幣地位日益升高。 |
中評社香港10月24日電/英國《金融時報》10月21日載文《人民幣在美國後院崛起》,摘要如下: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上周重申,入主白宮第一天就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反映出美國對變化中的經濟現實置若罔聞和斷然否認。未來的美國領導人最好能注意到,東亞的美元集團或許自二戰以來被首次取代。緊接著,一個建立在人民幣基礎上的貨幣集團正浮出水面。
我們近期的研究發現,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後,隨著美歐經濟陷入窘境,人民幣已日益成為一種參考貨幣(意味著新興市場匯率緊隨人民幣變動)。自2010年6月人民幣恢復浮動以來,與2005年7月至2008年期間相比,緊隨人民幣浮動的貨幣越來越多。與此同時,跟隨歐元和美元變動的貨幣種類則呈下降趨勢。
如今,東亞已形成一個人民幣集團,因為在該地區10個經濟體中,有7種貨幣同人民幣的關聯程度超過美元。這種變化源自中國作為貿易大國的崛起,其在東亞國家製造業貿易中的比例,已從1991年的2%上升至現在的約22%。向不斷成長的中國市場出口、或被“鎖入”以中國為中心的供給鏈的國家,能夠看到對人民幣保持穩定匯率的好處。另外,貿易還將推動人民幣在東亞以外的地區崛起。
這種發展進程有兩層含義。首先,這是經濟支配地位從美國轉向中國的更重要標誌。人民幣集團如今已取代亞洲的美元集團。不能低估其中的象徵意義和歷史重要性,因為東亞儘管與美國相隔遙遠,但向來是美元後院的一部分。
美國的樂觀派引用日本過去幾十年內的沉浮,暗示中國當前的崛起將重蹈日本的覆轍。但他們應該意識到,即便在日本奇跡的頂峰時期,日元都未曾成為一種接近與美元分庭抗禮的參考貨幣。東亞也從未出現任何類似於日元集團的跡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