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現代化之路從來不是一馬平川,經濟如此,政治猶然。這十年間,經濟飛速增長,但貧富差距擴大、階層固化現象嚴重、社會向上流動路徑窄化、道德問題上升、群體性事件多發;政府推動了透明施政進程,但猶顯緩慢,官員財產公開制遲遲未予建立、政府“三公”經費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語焉不詳,更有事關政黨存亡重大腐敗案件的高發,轟動海內外的薄熙來事件就是中共反腐嚴峻形勢的突出案例。
這一切,是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所致。30餘年來的改革開放,從一開始的經濟、政治改革並行大力推進,到後來的經濟改革主導,由大步而漸進的改革之路,先易後難。這十年,能改的都改了,改到中共自身頭上的權力分配、民主監督等改革,卻未有明顯進展,以致於“路徑鎖定”、“路徑依賴”成了改革的當下熱詞。
應當看到,維繫中共合法性的經濟高速發展正在受到日益嚴重的挑戰,權力尋租、權貴資本主義盛行,國有經濟壟斷增強而民營經濟乏力,以投資促增長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中國的市場經濟的發育正在受到體制弊端制約;還應看到,受益於媒體形態的蓬勃發展,這十年於民眾一方,正是權利覺醒、民主意識顯著增強的十年,對施政的建議、對官員的監督、對政治的參與已成為民眾的日常關切。
這一切,倒逼著中共繼續改革開放,催動著中共應大力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因此,對於新一代中共領導人來說,首要任務,不是為改革收官。相反,還是要以改革破題,繼續現代化之路。現代化不是重走西方之路,而是建立國強民富的新型國家,對中共的政改的途徑而言,還是老議題:一是啟動黨內民主化改革,以黨內民主推動黨外民主;二是以推動外部監督制度的建設與落實、大力增強政府透明度為突破口,盡速去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之弊,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國民性格的獨特的政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