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中國海監船近距離靠近釣魚島 |
中評社香港11月6日電/日本《外交學者》雜誌11月4日載文《中國能從古羅馬學到什麼?》,摘要如下:
對於北京在釣魚島爭端問題上所採取的戰略,我驚奇地發現有比拳王阿裡的“以逸待勞”策略更好的比喻,可以從古羅馬歷史中找到答案。
中國向有爭議海域派遣沒有武裝或者輕武裝船只進行巡邏或執法。日本船只必須跟進,以防東京喪失對這些島嶼的控制。中國海員有能力使日本海員疲於應付。事實上,日本海上保安廳最近的報告稱,有4艘來自中國非軍方海事機構的船只駛入釣魚島周邊海域。這是類似一連串“侵入”事件當中的最新一起。北京顯然決心在這些島嶼附近建立起接近常態化的存在,從而使派遣到這裡的日本海上力量疲於奔命。
讓我們了解一些費邊的做法。在古羅馬與北非的迦太基進行第二次戰爭期間,身為將軍和獨裁官的費邊爐火純青地使用拖延戰術,最終使時間不利於由漢尼拔指揮的迦太基軍隊。時間站在古羅馬一邊,但力量平衡卻沒倒向他們。歷史學家波裡比阿寫道,費邊熟知己方軍隊的明顯劣勢,因此“下定決心不冒險同身經百戰的敵人作戰”。
他只是簡單地潛伏在附近,儘管拒絕作戰,卻構成威脅。由於古羅馬軍隊是本土作戰,漢尼拔是遠道而來,因此古羅馬能夠跟迦太基人比消耗。長時間待在戰場上使漢尼拔的軍隊虛弱不堪,而古羅馬軍隊則能享受“無窮無盡的補給和人員供應”。最終,平衡朝著有利於古羅馬人的方向發展——甚至沒有發生重大戰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