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正確應對北京非軍事化升級外圍海上爭端的舉動,明智和謹慎的做法是,在更大的政治經濟背景下看待最新事態。首先,隨著中國海上貿易力量的日益壯大,全面發展強大的民事海洋能力是正常的行為,這種能力的發展對於全球貿易而言,具有廣泛的積極意義。東海的海上航路是全世界最繁忙的航路之一,所有海員、海運公司和貿易國都應歡迎中國的營救、支援和海上執法能力的增強。其次,中國的高調演習反映出中國提高其專業能力的真實願望。事實上,今年9月,中國還進行了兩次值得注意的海上救援演習。這樣的演習將越來越常態化,並且完全不具有威脅性。即使考慮到新的偵察活動可能在客觀上影響軍事平衡,分析人士仍然應該承認,中國海洋意識的增強是再正常不過的。
最後,還有一點也值得注意。海岸警衛的非軍事性和高實際操作性意味著它們可以成為建立國際合作的絕佳手段。事實上,台灣與中國大陸在今年8月出動27艘船舶進行的演練很遺憾地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但這應被視為對東海和平的一次重要打擊。北太平洋海岸警衛論壇仍對地區海上安全負有主要責任。
各方(尤其是華盛頓)目前必須採取謹慎措施來降低東海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這些措施的前提或許是,保證中國民事海上執法部門的非武裝“白艦”不會對日本而非美國的安全構成任何形式的重大威脅。考慮到中國日益增強的國力和民族主義情緒,北京正在執行的“非軍事升級”政策實際上遠遠強於軍事升級。美國外交人士應當積極參與,努力促成中日關係的實質性進展。這一進程將是本世紀、甚至今後更長時間裡全球安全的重要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