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9日電/美國《僑報》12月18日載文《中國經濟改革重在打破利益格局》,摘要如下:
由新一屆領導層主持的首個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6日閉幕。中共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國最高規模的經濟會議,偏重於經濟發展主題,為下一年的發展方向指路,更加關乎民生。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共在習李體制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從中可以窺視其未來經濟工作的思路,因此備受海內外關注。
與十八大以來的改革氛圍相一致,與朝野上下的改革呼聲相呼應,“改革”成為本次會議的靈魂。新領導層此次關於經濟改革思路的“首秀”,較全面地提出了中國這艘大船在新一年裡該如何航行的問題,有望為未來五至十年奠定發展基礎。
其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潛能如何釋放?靠改革。 “改革”一詞在會議結束後的官方總結裡出現了15次。習近平強調,將以更大政治勇氣和智慧推動下一步改革,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並要求“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其中,“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的新提法,讓坊間為之一振。
這表明,新領導層所規劃的改革圖景,不是模糊的、籠統的、口號式的,而是有著具體的路徑與時間節點,因而更具可操作性,也因此激發起了學界、民眾對改什麼、怎麼改、何時改的想象與討論。這種討論有助於擴大社會參與,打磨官方改革方案的細節,形成“上下互動”的局面。 “頂層設計”這一概念,自2010年“十二五”規劃進入官方話語以來,在高層會議、“兩會”等重要場合被頻頻提起,包括吳敬璉、厲以寧在內的知名經濟學者也都曾作闡述。
說到底,“頂層設計”是要實現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讓改革不再局限於“小圈子”,避免史學家錢穆所提的“制度陷阱”(一個制度出毛病,再定一個制度去防止,導致制度越來越繁密,往往前後打架)。“美麗中國”、“收入倍增”、“居有其屋”、“中小企業減稅”、“反壟斷”……這些關係民生的社會經濟目標背後,無一不需要站在通盤考慮的高度打破錯綜複雜的利益藩籬,否則很難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