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這個月憑借攝像、剪輯的零活得到1萬多元人民幣的收入。在北京,月收入1萬還是可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可小陳認為這並不是長久之計:“不能把這當長期工作。必須找到一個正規的單位,由這個單位給我繳納保險。沒有保險,我感到不安全。”
魏曉星(化名)在法國已經生活了3年半,目前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攻讀藝術碩士學位。也許是還沒有回國找工作的原因,他和小陳的心態完全不同。
“不要和別人對比,”魏曉星說,“每個人所經歷的世界不同,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想好自己做什麼最重要。”
體現個人價值有很多標準,而在現在的中國社會,對於“有為青年”的定義似乎略微有些苛刻和狹窄。人們更願意談論你月薪多少,年終獎多少,而不是談論愛好、旅行、藝術、電影。魏曉星和小陳更在乎人生經歷,但是在不同社會氛圍下,他們呈現出的生活狀態和心態是完全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