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番號分布圖 |
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美國《僑報》1月17日載文《解放軍番號解禁有深意》,摘要如下:
本月15日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番號可以對外使用,不再以“某”替代,中國央視在當日的新聞報道中,首次使用部隊番號。同時,陸軍部署區域明細圖也公開傳播,外界甚少了解的“八個集團軍拱衛北京”的消息,引起海內外關注。
中國軍隊公開信息是順勢而為。大陸新聞裡的解放軍部隊,常以“某部”、“某團”代替,這主要是基於歷史原因。傳統的作戰體系下,一個集團軍的番號,對應著這個軍隊作戰分工與特點等“軍事機密”。公開番號,就意味著自爆家底,軍事安全不保。
但隨著信息化作戰技術的提升,番號已不能代表“軍事機密”。而況,各集團軍早已不是秘密:各國密集互訪後,對解放軍番號已很了解;維基網站詳列的各集團軍番號,任何人都能看到。當保密已無意義,再不破禁,就是畫蛇添足。
軍方此舉是最新展現的“公開透明”舉措。自1998年到2013年,從國防白皮書的公布、國防部網站上線到例行記者會制度建立;從承認進行反衛星試驗、公布首艘航母入列服役,到證實056新型護衛艦將服役,軍方的信息發布制度不斷完善。
近些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頻頻抱怨“軍事不透明”,渲染“中國威脅論”,而美中軍事互信的缺乏,又是美中合作與交流的絆腳石之一。當中國與近鄰國家日本、菲律賓、印度等周邊國家的爭端頻發,在“不透明”的指摘下,中國發展軍力受到制肘。因此,漸進的公開,也是中國對外界的回應,是為自己爭取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