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日本新華僑報》1月17日載文《應重視中日關係“磨合期”的新問題》,摘要如下:
刮風了,下雨了,在剛剛送走的2012年,中日關係經歷了風風雨雨的日子。本來,這一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是中日兩國政府第一次定位的“國民友好交流年”,是中日關係值得慶賀的日子。但是,這一年偏偏碰上言行不一的日本民主黨政權野田佳彥首相,他一邊在嘴上高喊著“當年我曾經參加過3000名日本青年訪華活動,我是中日友好交流之子”,一邊悍然對中國領土釣魚島實行所謂的“國有化”,把釣魚島從“實際控制”轉為“法理占有”,挑戰中國的主權,傷害中華民族的感情,導致中日關係降至恢復邦交以來的最低點。
飄雪了,降溫了,在剛剛迎來的2013年,中日關係正在經歷著寒雪嚴冬的時刻。這一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35周年的日子,本來是中日關係史上又一個值得紀念的流年。但是,去年歲末卷土重來的日本自民黨政權並沒有能夠把握時機,“回籠首相”安倍晉三也沒有能夠推助中日關係“梅開二度”。與2006年就任首相12天後立即訪華進行“破冰之旅”相比,這次安倍晉三就任首相後,與他的閣僚一起進行“環中國之旅”——副首相麻生太郎出訪緬甸,首相特使額賀福志郎出訪韓國,外相岸田文雄出訪菲律賓、新加坡、文萊、澳大利亞,安倍晉三從2月16日開始出訪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其目的簡單而明確——踐行“價值觀外交”,構建“對華包圍圈”。
更值得關注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借“經濟重建”之名,行擴張軍備之實。利用發行國債大肆圈錢,一會兒要購買美國最新式無人駕駛偵察機“全球鷹”,一會兒要購買頻出事故、被譏諷為“寡婦製造機”的美國運輸機“魚鷹”,一會兒要修改《防衛計劃大綱》、《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日美防衛合作指南》,一會兒要強化“動態防衛力”,而這一系列軍事舉措的借口都是因為中國如何如何,從而讓中日兩國的上空籠罩起戰爭的陰影,中日兩國用數千萬人鮮血和生命代價換來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有可能毀之一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