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預期首先要解決的任務之一,就是戶籍制度改革。中國過時且帶歧視性的戶籍制度把人分為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並把醫療、教育、養老乃至就業等許多社會福利都跟出生地掛上鈎。
這意味著,大多數來到城市的農民工會發現,他們連最基本的社會服務也很難享受到,因此他們通常會把家人留在農村,自己在城裡凑合著過。
政府數據顯示,在大約1.6億背井離鄉的農民工當中,舉家遷入城市的只有約3300萬人。戶籍改革被視為是解決這一問題和鼓勵永久性城市化的必要之舉。
但是,單純的改革戶籍制度是不夠的。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瑪麗•加拉格爾(Mary Gallagher)表示:“戶籍改革實際上與其他許多艱巨的改革息息相關,比如擴大社會福利體系的覆蓋範圍,以及最為重要的土地改革。中國農村居民已開始認識到土地的真正價值,也因此越來越不願意為了在城市常住而放棄土地。”
在法律上,中國所有土地都歸國家所有,農村耕地則劃分成適合家庭耕種的小塊,承包給農民家庭,承包期限通常為30年。
土地不能自由買賣或抵押,所以農民工通常會確保有親屬留在村裡耕種土地,並保留自己家的土地使用權。
主張維持這種現狀的人表示,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西等發展中人口大國的城市都出現了大規模的永久性貧民窟,而中國城市沒有這種現象,這主要歸功於現行戶籍制度。
但是,要使城市化朝著“常住化”方向發展,並創造出龐大的新興消費群體,中國將不得不打破人與土地的聯繫。
關鍵是,在農村居民決定放棄土地相關權利、移居到不斷擴張的城市之後,要確保他們能夠獲得他們所期盼的產品和服務。
“如果中國城市化進展順利,將可……鞏固其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中國十億城市人口》(China’s Urban Billion)的作者湯姆•米勒(Tom Miller)說。“但如果進展不順,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很有可能出現全球最龐大的城市底層階級……這將是一場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