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坎村民於2012年初以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方式選舉出了新的村委會,當時被視為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推進過程當中的一個典型範例。 |
烏坎民主選舉將滿周年之際,曾以6205張高票當選村主任的林祖鸞接受媒體採訪時,卻以“我覺得很後悔,因為本來維權的時候沒有我的利益,現在也沒有我的利益,為什麼要參與進去”的一段話,描述出烏坎現時發人深省的一種民主困境。
猶記得,當年烏坎事件從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邊緣,峰回路轉實現了官民平和談判,進而又創造了一人一票民主選舉村委會的歷史,吸引海內外輿論注目。在每年爆發數千起基層群體性事件的當今中國,這樣的和平落幕無疑是令人欣慰且振奮的。也因為如此,很多人對烏坎的民主模式極盡溢美之詞,甚至將之視為解決社會群體性事件的典範和標杆,希望以此為突破口,扭轉當局片面僵化的“社會穩定觀”,自下而上拉開一場政治體制改革的序幕。這當然是公眾的良善願望,但時至今日,烏坎面臨的民主窘況卻十分殘酷地表明了,如此宏大的希望和期待,或許從一開始就不是這個粵東小漁村能夠承受得起的。
這樣的結果雖然並非公眾當初所期待,但其實並不難理解。群情激昂、揭竿而起時,烏坎村民擁有高度一致的行動目標,就是趕走貪腐的村官、要回被侵占的土地。在這樣的共同利益面前,烏坎人表現出令外界贊嘆的自治能力。被圍困的近九十天裡,烏坎秩序井然,村裡人團結一致,互助互幫,且在與當局和警力周旋時也展示出極強的組織程度和談判水平。這樣的自治能力,確實令人嘆為觀止。然而,“民主”勝利後,村民社會回到原本矛盾交織的利益群體構造,訴求各有不同,利益出現分化,時移勢異,村民怨聲泛起、村幹部壓力重重,村民自治之路,自然難免舉步維艱。
現實告訴我們,烏坎不可能單獨成為民主實驗的“桃花源”。任何基層民主的探索,都離不開司法、行政環節的保障和奧援,離不開國家管治大環境整體的進步。這就意味著必須有在根本性、方向性層面上進行的頂層設計。也可以說,自下而上的試點經驗固然可貴,但它的完善化離不開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和保護。
當前必須防範的是,因為在解決糾紛矛盾上找不到萬全之策,而令林祖鸞和他的村民們迷失在失望、挫折的負面情緒中,甚至對村民自治產生抵觸對抗心理。而圍觀此事的輿論公知們,也切忌從當初一面倒的讚揚,一變而冷嘲熱諷、指指點點、激化烏坎村各群體的矛盾對立。須知道,讓村民理性參與公共治理,是現代農村基層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假若因為一點坎坷挫折就唱衰村民自治,那農村基層社會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和諧和穩定。
民主沒有速成班,憲政體制的孕育、利益結構的重組,都有一個必要的陣痛過程,沒有捷徑可走。烏坎困境告訴我們,農村問題的解決並非一場民主選舉就能實現,無論是當初的同心抗爭,還是現在的利益博弈,烏坎人其實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明天。這一段民主陣痛表明,烏坎人面臨的自治考驗才剛剛開始。(時間:2月15日 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