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榮維木認為,從政治層面看,抗戰為中國民主制度的發展,在客觀上提供了條件,儘管這種民主十分有限,但卻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抗戰期間進步力量的發展和壯大,也是中國現代化因素積累的一個重要表現。從經濟層面看,用現代化的視角來審視,戰時體制下的現代金融體制的建立,工業結構的調整,資源的調查與統籌開發,工業發展的布局調整等,都表現出了現代化因素,尤其被稱作是工業化傳動的沿海工業的內遷,改變了中國西部工業落後的狀況,對戰後乃至今天都有著重要的積極影響。從國家主權層面看,中國在抗戰後廢除了與西方列強簽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獲得了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應有的尊嚴,而獨立的主權,是任何現代化國家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條件。除這些外,中國在抗戰時期積累起來的現代化因素,也表現在中國社會在戰爭期間發生的其他重大變遷如人民覺悟的提高,文化的傳播,婦女的解放,中外交往的加強等諸多方面。所有這些匯集在一起,最後成為了開啟中國新的現代化進程的動力。
前面講了,單憑日本自身之力難以在和中國的戰爭中取勝,美日同盟則有可能。但是,從美國的歷史和目的出發,決不會允許日本支解中國,讓中國永遠站不起來。因為一個繁榮自由的中國遠比一個貧弱仇恨的中國更符合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全球利益。
因此,無論中日發生戰爭與否,日本都不可能第三次打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它沒有這樣的力量。當然,需要對日本通過發動戰爭來打斷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意圖,保持高度警惕,並進行揭露,但戰和與否,不取決於中國,而是日本。中國要敲打日本的右傾化,然沒必要因害怕被日本打斷現代化進程而“綏靖”日本。倒是歷史一再證明,敢戰方能言和,和的基礎是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