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雪龍號破冰船(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2月21日電/美國《星條旗報》2月18日載文《中國在資源豐富的南極洲擴大影響》,摘要如下:
中國正擴大它在南極洲的影響,著眼於這個冰川大陸豐富的未開採資源,但可能要過35年才能動手開採。
十年來,中國的南極科考開支增長了一倍,儘管它在2012年的數字也只有大約5500萬美元,仍遠遠低於美國南極計劃(約3億美元)。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南極洲項目負責人喬治.布萊斯德爾說,由於政府疲於應付經濟困境,美國的南極計劃經費撥款保持不變,同時燃料等物資的費用出現上升。去年夏天約有1200名美國科學家、後勤保障工作者和軍事人員在南極洲,在偏遠地區開展研究。
《南極條約》簽約國——包括美國和中國——商定在2048年以前不開採南極資源,但地理考察活動不受任何約束。美國過去進行過這種工作,但現如今,申請南極科研撥款的美國科學家更有可能著重於氣候變化而不是礦產普查。
中國已經在其他國家尋求資源來滿足其工業的需求,它似乎有著不同的看法。
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政治學教授、《極地雜誌》編輯安妮-瑪麗.布雷迪在近日發表的科研論文中寫道,中國顯然對南極資源頗感興趣,南極資源包括礦產和隕星、生物學勘探獲得的知識產權、科研基地選址、漁業和旅遊等。
她在文中寫道,用中文寫成的有關極地的社會科學討論幾乎都是在熱議南極資源以及中國如何從中分一杯羹。
得克薩斯農業與機械大學海洋學家、南極研究人員查克.科尼卡特說,從南極洲獲取石油和天然氣的成本會很高,但石油價格的飈升可能會使它在經濟上變得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