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府動起真格,這個國家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立即顯現出來,小湯山醫院就是典型:僅用了7天時間,擁有1000張床位的野戰傳染病醫院建成。到2003年6月20日10時05分,最後一批18名非典患者康復出院,此時距離小湯山非典醫院正式接治非典病人只有50天。 非典一役告訴我們,政府、社會的力量可以有多麼大, 2003年7月,國務院辦公室公布了關於應對突發性公眾事件的草案,應急處置成為中國各級政府的必修課,這些工作的成效在2008年的南方雪災和汶川地震後得到了檢驗,中國政府都做到了迅速公布信息,展現了極強的應對能力。 “我們從‘非典’中學到的,就是透明度對恰當處理危機非常重要。”衛生部發言人毛群安說。
只是,如果說這是從非典中得到的教訓,那我們的代價未免太大了。除了329位逝者,十年之後,我們知道,傷痛從未結束。由於治療初期激素使用不當,“非典後遺症患者” 普遍患有骨壞死、肺纖維化、抑鬱症等疾病。80%因病離崗,60%出現了家庭變故。對他們來說,非典從來都不會是過去式,生命、生活已經永遠地被改寫了。在回望SARS的時候,我們必須去關注這個群體,幫助他們去面對這場災禍。
回望非典,十年之後,信息公開已經成為共識,但仍然有一些讓人不明了的事情,比如,黃浦江上漂流的上萬頭死豬,從哪來的?怎麼回事?官方仍給不出一個可信的說法;十年之後,突發災難處置已有一套辦法,但如何通過日常管理避免災難發生仍有漏洞,比如,近日長沙一位花季女孩掉進無蓋的下水道,至今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這些“吃人”的井蓋在中國還有多少?還需要有多少人被吞噬才能促使政府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回望非典,需要吸取教訓的絕不僅僅是政府,每一個人都對整個社會的安全負有責任。果子狸是不是還有人在吃?野味餐廳是否死灰複燃?非典教會了我們一種“無常”,告訴我們人類的脆弱、健康的脆弱、環境的脆弱,我們所賴以生存的一切都有可能崩塌。所以,信仰自然,尊重自然,需要從每個人做起,學習與自然共享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