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高官尊重中國關切,對華釋放善意,無疑是中美合作的良性因素,這就是在前任國務卿屢放狠話、對華強硬的言行舉措之下,雖強調“歡迎中國崛起”、強調“對話與合作”,但無不充斥互疑、對抗、零和博弈意味的上一季中美關係中出現的新變化。沒有相互的理解與尊重,沒有友好的氛圍,如何去合作?如何去建立友誼?建立在敵視之上的合作無疑是空中樓閣。克里與中國領導人的會見,與中國外長的對話,就是中國在新形勢與新問題之下,摸清克里對華態度、立場“底線”的契機。
在釣魚島中日爭端問題上,克里已然亮明立場,他就職國務卿後,就表示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這給對克里有所期待的觀察家潑了冷水。南海問題上,克里此前會晤菲律賓外長羅薩里奧時,提到希望南海問題可以通過國際仲裁來解決,對於主張雙邊解決、堅拒自身領土提交到國際法庭解決的中國而言,這無疑又會為中美關係增加新的隔閡。在涉及中國近期熱點的核心利益問題上,克里立場究竟為何,是否會為中美關係又帶來負能量?
與此同時,還應看到,縱使克里對奧巴馬亞洲平衡戰略有所微詞,在一些問題上對華釋放善意,但在美國政情格局中,在白宮主導外交戰略的情勢下,克里不會改變奧巴馬對華政策的基本框架。但是,克里或會改變這一政策實施方式。因此,在希拉里離去後,“克里版”的對華政策將如何亮相,更值得人們關注。
拋卻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偏見,以共同利益出發,就是中美關係走到今天的重要因素。有此支點,為中美關係的延續,為化解分歧,為兜住任何讓兩國分崩、敵對的因素問題建立穩固的防線。因此,克里訪華的終極意義,不僅在於能否為兩國應對朝鮮這樣的地區熱點問題尋找方案,更在於拓寬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這也是不論鴿派還是鷹派,任何一位美國政治家對於中國的實際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