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媒體道聽途說、人為策劃“新聞”成風。由於媒體生存環境的壓力,一些媒體選擇社會關注度高,容易引發共鳴的話題“策劃製造”轟動性新聞。記者不靠扎實的採訪調查獲得新聞,而習慣於道聽途說、網絡搜索,甚至有聞必錄,拼凑新聞。杜撰感人的故事炒作明星人物,覺得“說好的虛構也不仿”。做負面報道則“據傳”,並以“電話無人接聽”掩蓋未經核實的事實。“習總打車”子虛烏有,報道卻有鼻子有眼兒,造假如此“爐火純青”,新聞已經沒有底線了。
三是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素養弱化,新聞無序傳播。由於媒體格局的嬗變,一方面中國媒體正處於相對寬容時期,領導人新聞過去由新華社統發,現在其他媒體也可“自主發稿”。一方面媒體工作者“准入”門檻降低,中國新聞界傳統的慎重、紀律和秩序優勢正在喪失。有網民吐糟“這大的新聞不經核實就發表,真是無語!”大公報人或有過求證,但肯定不是正式渠道。同時也沒有能力對“看上去很美”的爆料內容進行認真細致的甄別,包括質疑習總“坐在副駕駛座位”這樣明顯缺乏領導人安保常識的細節。
“習近平打車”這樣的假新聞出籠是中國“新聞真實性的一場災難”,嚴重誤導了民眾,損傷了本已脆弱的政府公信力和媒體道德心。正如網民感嘆“這都能瞎編,還有什麼它們不敢捏造的?我們該相信誰?”“全國媒體被耍,人民感情受騙。” 不管這個“獨家報道”出於怎樣的“好心”,但“假新聞綜合症”的陰影將在民眾心裡長久揮之不去。中國必須建立健全新聞法制,嚴懲各類假新聞製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