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值得提醒的是,救災不僅呼喚熱情,參與;也呼喚專業、有序。此次地震災區處於河穀地帶,空間有限,道路狹窄,交通不便,加之餘震不斷。媒體報道,在通往震區蘆山和寶興的交通要道上,由於自發趕去的私家車太多,導致交通嚴重堵塞,救援部隊與大型設備無法按時抵達災區。中國國務院等官方機構下發通知,媒體也發出呼籲,非緊急救援人員現階段盡量不要自行前往,但效果不大。一些地方救援資源飽和,救援工作重複,而一些方面則嚴重不足。一些地方居民們睡在露天,沒電沒水,食物儲備越來越少。
救災憑熱情,更憑科學。汶川地震的經驗證明,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專業知識的人士去救災,添亂的成分多於幫忙的成分。尤其在“黃金72小時”,早一分鐘,就有可能挽救出一條生命。如果因為堵車、擁擠而耽誤救援,由於無知、疏忽而影響工作,其危害不亞於震災。
因此,必須以更強力的手段,限制非緊急救援人員進入災區,由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軍隊承擔主要救援工作,必要時實行強制管制措施;
其次,更周密地協調救災工作,提供災區最需要的東西。如前方傳出,目前災區最急需要的,其實不是各種搜救隊,而是帳篷、水、食品以及藥品等物資。因此,有必要更強有力地協調救援工作,不能各自為政,浪費資源。各地民眾,包括海外民眾也要留意,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階段,提供當時災區最需要的物品和其他支援。
第三,更準確地傳播災區信息和科學自救知識。在這裡,社交媒體發揮了巨大作用,只是,其間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有關方面和權威媒體應發揮作用,及時去偽存真,讓有效信息真正成為救災的生命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