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生產增長速度低於預期 |
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美國《紐約時報》5月15日載文《經濟指標疲弱,中國高層關注改革》,摘要如下:
在新的一周,中國又公布了一組經濟疲軟的數據。固定資產投資放緩,工業生產增長低於預期。雖然零售增長符合預期,但這幾乎全是由珠寶購買出現72.2%的增長帶動的,而購買珠寶的消費者顯然是在利用黃金價格下跌的時機。
對於周一的數據,凱投宏觀公司(Capital Economics)總結如下:“最終結果是,目前發布的數據無法鼓舞任何希望看到經濟復甦跡象的人。工業產出增長的勢頭很可能比一開始表現的要慢。投資放緩。表現相對較好的零售業僅是沒有出現下滑而已。我們的立場依然跟以前一樣:只要勞動力市場還沒有出現問題的跡象,疲軟的增長數據本身並不會促使政策制定者進一步實施大幅放鬆政策。”
中國的貨幣政策遠遠算不上緊。周五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整體社會融資規模為1.75萬億元人民幣,高於1.5萬億的中位預估數字。這一借貸行為或許可以轉化為更多的增長,也有可能只夠勉強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保持在7.5%的官方目標以上。
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宣布,4月份的數據顯示出政策制定者一直在增強穩健的貨幣政策。4月份的M2增長為16.1%,再次高於政府為2013年設定的M2整體增長13%的目標。M2的增長必須在今年晚些時候出現急速下滑,如其不然,政府就得提高全年目標。
上周,中國報道稱1-4月份的進口增長出奇旺盛,然而,要想找到真心相信這些數據的人,運氣得非常好才行。一家中國報紙計算出,一些公司靠使用虛假發票和其他伎倆帶進了580億美元(約合3564.91億元人民幣)的“熱錢”。
時勢變化真快。就在幾個月前,分析人士還在擔心資本外流,到了現在,資金卻在不斷回流,迫使人民幣升值。基本經濟狀況似乎並不能支撐這種繁榮景象。或許,促使人民幣重振的原因是習近平政府權力得到了鞏固,中國的政治重新達致相對的穩定,再加上“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和日元貶值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