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推進新型城鎮化,勿忘保障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0 15:14:20  


 
  除了解決過去遺留的老問題,在當前,保障房建設更成為支撐“新型城鎮化”推進的一個新的必要條件。本屆政府已把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打破城鄉“三元結構”的重大戰略選擇,其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必須改變“只要地不要人”的舊模式。那麼基於這一原則,我們就要高度關注受城鎮化影響最大的兩類群體:一是城市低收入群體,二是外來務工人員。這在“新國五條”中也被特別點明:“2013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 這類人群的規模有多大呢?根據“六普”數據,2000年至2010年間,廣東、上海、北京的外省流動人口增長率分別是48.58%、159.08%、174.34%。北京現在平均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來自外地,而深圳的外地人口數量在多年前就已超過了本地人口。可見此問題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於是,為了提高城鎮化的質量,新一屆政府就把各類棚戶區改造和公租房建設,作為了現階段保障房建設當中最重要的內容。可以看到,與“十一五”期間相比,2010年至2012年間的保障房結構已出現了很大變化。

  變化之一,是經濟適用房(下稱“經適房”)的開工規模明顯下降了。住建部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至2012年間,經適房累積新開工284萬套,照這個速度,整個“十二五”期間的經適房開工量就會少於“十一五”期間的550萬套。回顧1998年“房改”之時,確定的住房保障重點,一度是發展廉租住房和經適房。但由於對購買准入條件的審核存在漏洞,經適房面積普遍偏大,導致在現實中,許多購房者都是中高收入的有錢人,而中低收入群體卻很難享受到這一保障。大量腐敗和尋租狀況的出現使得經適房廣受詬病,成為其逐年減少的原因。近期曝光的、名下有11套經適房的鄭州“房妹”醜聞,就是一個典型。

  而變化之二,就是公租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的開工量增速最快。據住建部公開資料,2010年至2012年間,公租房累積新開工506萬套。“十一五”期間,公租房和限價房的新開工總和僅為155萬套。各類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600萬套,比整個“十一五”期間的基本建成量還要多220萬套。

  當然,從理論上講,只要審核和管理不嚴格,包括公租房在內的保障房建設和分配中,也會存在尋租和腐敗。這也是中央多次強調“公平分配是保障房的生命線”的原因。如果公租房不能分配給符合條件的本地和外地群體,同樣會影響城鎮化推進的速度和質量。

  其實,解決好棚戶區居民和外來人口的居住問題,不僅是城鎮化“繞不開去的坎”,也是切實降低城鎮化成本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隨著大城市住房價格快速上漲,房租支出占外來人口收入的比重不斷提高,企業用工、用地成本也上漲很快。高房價和高房租就是農民工在融入城市社會的“市民化”過程中碰到的最大困難。以公租房為重點的保障房,是政府為上述兩類群體提供的最基本公共服務;同時,還希望達到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目標,共同保證未來城鎮化率繼續較快提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