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中國銀行業6月份的“錢荒”年年有,但今年資金緊缺的狀況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 |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美國《僑報》6月22日載文《中國銀行業為何出現“錢荒”》,摘要如下:
6月20日,中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大幅度飈升,隔夜利率和1周利率均首次突破10%,分別創下13.4440%和11.0040%的歷史新高。一時之間,中國出現“錢荒”的說法不脛而走,關於中國經濟面臨巨大風險的憂慮也在坊間蔓延。面對市場資金面告急,中國央行卻依舊“淡定”,20日當天仍發行20億元3個月期的央票以回收流動性。尤其耐人尋味的是,就在此前一天,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就逐漸收縮美國央行的資產購買給出了比較確定的時間表,稱美聯儲的債券購買行動可能在今年放緩,並大約在明年年中時完全終止。
為何中國央行與中國商業銀行對於資金面的基本判斷出現了分歧?在這背後,與美聯儲結束“量化寬鬆”的言論又有著怎樣的關係?
首先,必須肯定一點,伯南克關於今年放緩QE3、明年停止QE的表態,在全球金融市場的確製造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在為期4年的空前寬鬆之後,貨幣政策正在收緊,各國金融市場均感到了由此帶來的緊張空氣,伯南克表態後全球各大金融市場出現的拋售潮就是明證。但是,中國銀行業尖銳爆發的“錢荒”問題,與伯南克的表態之間,只有間接關聯,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中國經濟內部。
其次,我們必須搞清楚,“錢荒”究竟出現在哪裡?坊間一般泛泛而言,是指中國出現了“錢荒”,但這與基本事實不符。事實上,在過去的10年當中,中國貨幣發行量增速居高不下,目前廣義貨幣M2餘額已經突破100萬億人民幣,是中國GDP規模的近兩倍,相比10年前不足20萬億的M2餘額,增長5倍以上。近年來,關於中國央行貨幣超發的批評聲浪一直不絕於耳。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突然出現“錢荒”顯得違背基本邏輯——正如某地一直在下雨且雨越下越大時,卻突然出現旱災一樣,是很匪夷所思的事情。那麼,到底“錢荒”出現在哪裡呢?從實際情況來看,“錢荒”集中爆發在中國銀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