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是中日關係的“調溫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2 11:57:54  


  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最近,日本自民黨獲得參議院大選的勝利,緊張的中日關係更具懸念。筆者認為,中日關係的走向可用三個問題概括:打不打?和不和?轉(圜)不轉?而答案很大程度上與美國息息相關。

  第一,打不打?這要看中日美三國的態度。中國不會主動打,中國不會做逆“和平與發展”時代潮流之事。中國當前最大的核心利益是抓住戰略機遇期,堅持和平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美國的基本態度也不希望中日“開打”而影響美國的利益。尼克松說過,美國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防止美國捲入到“未來對霸權國家核心利益沒有威脅的衝突之中”,中國堅持維護對釣魚島的領土主權顯然不構成對美國核心利益的威脅。美國“重返亞太”的主要目的就是擴大其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利益。當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態度是,一方面表示“日本的對話大門一直是敞開著的”,一方面堅持“不存在領土問題”,表現出兩面性和虛偽。日本2013年《防衛白皮書》渲染“中國軍力增強”,以便一旦“有事”將責任推到中國頭上;與此同時,日本大力推動強軍備戰政策。看來“打不打”關鍵要看日本。

  第二,和不和?首先日本不想和。安倍在釣魚島問題上堅持“不存在領土問題”的強硬立場,中國怎麼能跟他講“和”?安倍在歷史問題上否定“村山談話”,鼓吹“侵略定義未定論”,中韓等國怎麼能跟他講“和”?其實,中日之間“不打不和”的關係正是美國所期待的,因為釣魚島問題本來就是美國在中日之間埋下的“地雷”,美國不願看到中日走得很近,更不願中日共同推動一個排除美國的“東亞共同體”,而中日之間一定程度的緊張關係恰恰成為美國加強其在亞洲的軍事存在的“充分理由”,因此,美國以其美日同盟“盟主”地位在事實上起到了中日關係“定位者”和中日緊張“調溫師”的作用。看來,”和不和”關鍵要看安倍的表現和美國的政策。

  第三,轉不轉?之所以有這個問題,是因為2006年10月安倍首任首相後開啟了所謂對華“破冰之旅”,推動小泉內閣時期的中日政治僵局出現“轉圜”。但眼下看來,人們對安倍政權下中日關係“轉圜”已不做期待了。安倍是一個鷹派保守政治家。可以說,2006年的安倍是將鷹爪收斂起來的鷹,而2013年的安倍卻是“張牙舞爪”的鷹。

  不過也有分析說,中日關係能否轉圜取決於一場“以民族主義情緒主導的政策”與“以經濟利益主導的政策”之間的競賽,安倍要取得民眾的支持,必須使“安倍經濟學”不至於停留在“曇花一現”的成功,只有當他真正認識到需要的不是追隨美國“重返亞太”而起舞,不是進一步借釣魚島爭端激化中日民眾的對抗情緒,而必須採取“以經濟利益主導的政策”的時候,或許可望成為中日關係“轉圜”的一個契機。

  (消息來源:《環球時報》,馮昭奎作者系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