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國有化之後,即便是日本的“親中派”政治家訪華,中國也往往冷淡相對。即使是曾用日語會談的前高官,也只是用中文念出事先準備好的文件,反覆重申官方立場。前駐日官員為了避免被貼上“親日派”的標簽,曾避免接觸日方人士,而且還曾否認與穀內會談。但是相關人士說:“氣氛還是開始有所改變。”
安倍政權在去年眾議院選舉和今年參議院選舉獲得壓倒性勝利,因此頗有回旋空間。安倍政權可以既不在國家利益問題上妥協,又能夠給中國面子。雖然安倍身邊也有人表示:“改善關係可以留給下一屆政府去做。”但如果讓人誤認為因選舉勝利而更加傲慢,將會給下一屆政權甚至下一代人留下禍根。
損害東亞和平穩定
日韓關係也處於類似局面。朴槿惠總統政權基礎的脆弱性,以及無法控制民族主義的情況,都與中國極為類似。朴槿惠雖然熟悉日本,但其父親、前總統樸正熙的親日形象卻成為負遺產,這與中方官員的苦惱是一樣的。即便這樣,在相互對立的情況下,雙方仍然通過政府高官互訪等方式傳遞改善關係的信號。如果安倍願意伸出手,那麼局面應當會有很大改變。但與對華問題一樣,安倍仍認為只要堅持強硬對方就會妥協,即使是對同樣奉行民主和市場經濟,同樣身為美國盟國的韓國也是如此。如果這就是安倍所說的“有主張的外交”.那將是非常危險的。
近年來,“知日派”在中韓兩國地位明顯下降。在中國,“知美派”勢力擴張。而在韓國的外交部,以前是“日本通”能夠出頭,如今已經是“中國通”更加得勢。
日本政府正在努力實現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與中韓兩國首腦會談。從中韓角度看來,如果會談之後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將會造成中韓大失顔面。因此,安倍在此問題上應十分謹慎。日本政府最高領導人的態度很可能使外交陷於停滯,弱化中韓國內“知日派”的發言力,並使雙邊關係凸顯更多的敵意和憎惡。
中韓兩國對日本的批評很難說是公平的。但是,如果不能拋卻相互憎惡而開展首腦會談,就將損害東亞的和平與穩定。如果安倍將滿足自己的夢想置於比大局更為優先的地位,這一噩夢將成為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