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美國福布斯網站曾為“中國制造”找了個“兄弟”——“中國購買”。 |
中評社香港8月16日電/美國《福布斯》8月14日載文《中國的“再平衡行動”對世界意味著什麼?》,摘要如下:
作為世界經濟快樂盛宴的中國時光已結束。中國人沒興趣為你做鞋了,如今他們感興趣的是為你的汽車製造鋰電池。為邁向一個更側重消費的社會,曾被出口推動的中國經濟正轉向國內市場。所有對華投資的人對此心知肚明。
隨著再平衡經濟,成長的煩惱亦將接踵而至——感受到的將不僅是中國,還有巴西、南非等國。美國晨星公司本月報告說,大宗商品尤其是鐵礦石和銅的超級周期已壽終正寢。
如今,大多數基金經理接受了中國投資主導的增長已成強弩之末的現實。儘管如此,多數人還是低估了該國經濟順利過渡到消費的難度。投資增長日衰導致經濟放緩,成功的再平衡取決於家庭消費彌補這種放緩的能力。迄今為止,中國的家庭消費尚不具備這種能力。還好,迅速減少的勞動力過剩、GDP中比重上升的服務業及持續的城市化,都能提振消費。但北京正面臨兩難:若行動過快,會有引發危機的風險,行動過慢,則可能令產能過剩問題與日俱增。
事實將證明中國的再平衡比預期的更艱難。晨星公司分析師丹尼爾.洛爾表示,此過程中的增速或將令人失望,中期增速可能只有5%。中國經濟放緩對全世界意義深遠。隨著北京轉向國內且國民收入漸增,中國消費者有望比任何人都更多購買汽車、進行更多旅行、在海外購買更多房產。但這些不需要鐵礦石或銅線,北京也不會建造一座通往加州的橋梁。這意味著經過十多年的中國需求激增和金屬價格上揚後,疲弱跡象隨處可見。巴西淡水河穀等只打中國牌的礦產公司遭受不利影響。晨星公司稱,這些公司正重回中國蓬勃增長前的“糟糕往昔”。
顯然,中國經濟再平衡意味著會出現迥異於過去10年的贏家和輸家。洛爾認為,“偏重投資密集大宗商品的礦產企業會發現利潤承受巨大壓力,而以消費主導型大宗商品為主的企業會更易獲利。”中國的再平衡還意味著,在國內市場成熟起來的更多中資企業將投資海外,並與韓國現代等企業展開競爭。(作者肯尼斯.拉波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