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想進一步發揮反壟斷對中國經濟的助益作用,還需將反壟斷推向更深入。當前社會情緒中的“壟斷憂慮”仍需注意。雖然這一波被調查的企業裡,既有國內企業也有外資企業,既有民營企業也有國有企業,但總體而言還是打“蒼蠅”多、打“老虎”少,外資和民營企業占了大多數,而公眾直觀感受明顯的壟斷問題,比如手機資費虛高、列車服務欠佳、民航客機晚點、郵政醫療“霸王條款”等,卻遲遲得不到解決。
市場經濟作為法治經濟,“刑”自然也要上“大夫”。在歐盟,IT巨頭微軟、英特爾先後“敗走麥城”,被開出十幾億歐元的罰單;而中國的近鄰日本、韓國,也時常對跨國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說“不”。正如輿論倡導的那樣,越是成熟的市場經濟體,越清楚反壟斷的法理:只有衝破既得利益的阻撓,才能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中國這波反壟斷高潮,無疑帶給人鼓舞,但說到底還是要打破扭曲市場競爭格局的既得利益鏈條,而在當今中國社會,最難觸動的,往往就是有深厚行政保護色彩的領域。這就需要反壟斷調查不再是“周年”之際的應景式運動,而是走向縱深,變成常態化操作;這就需要反壟斷執法機構必須直面批評,提高執法能力與透明度,避免“選擇性執法”;這就需要更宏觀層面的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向民營資本開放准入,出台更能釋放充分競爭的政策……只有這樣,反壟斷對中國經濟的助益作用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