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空氣污染與西方的消費型浪費息息相關。 |
中評社香港8月26日電/英國《衛報》8月23日載文《西方一次性文化如何毀了中國的基本自由》,摘要如下:
不久前,我遇見一名中國留學生。魏晴(音)在中國古都洛陽長大。洛陽絕非該國最重的污染地。我們一起欣賞北美的藍天時,魏說,“中國大部分地方從來見不到藍天。”我懷疑地問,“從來不?”她答:“也許一年有那麼一兩天吧。但我長大的地方,從小到大基本上天空從不是蔚藍的。”
我大吃一驚。這才發現有關中國城市上空藍天日的奇異數據。不可接受的現實是:魏別指望看到這種被我們視為基本福祉的東西。接下來我意識到,造成這種可怕狀況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購買的廉價商品的生產。
讀到中國環境惡化的統計數字,或看到北京空氣污染最嚴重時的照片,或聽到該國的嚴重健康問題,這是一回事。而聽到,“天空從未是藍的”,然後試圖想象那種情形,卻是另外一碼事。當魏晴告訴我在中國從未看到過藍天或星星時,我心裡的感受就是:我親愛的朋友真的要死了,我真的患癌症了……噢,深深的痛苦。這是對我們所有人共同家園的重創。沒有任何廉價T恤、電腦或食品值得我們付出家園被破壞的代價。
在中國正發生的事會影響到它以外。2010年美國私人消費支出的81.9%出自中國製造的商品。我們對華輸出製造業工作,連帶也輸出我們的污染,對中國目前惡劣的環境,我們和中國人同樣負有責任。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打印機或電話能用到兩年以上,如果你把購買的玩具轉送親戚朋友,而不是玩兩天後就扔到垃圾堆裡……2012年美國超過歐洲,成為中國商品的最大進口國。作為這些產品的西方消費者,我們對中國的污染災難難辭其咎,因為那些污染是中國工廠夜以繼日運轉和燒煤發電引起的。
作為美國人和歐洲人,我們的企業主和消費者有責任保護中國——和我們自己的環境。我們已徹底離不開中國的成功。沒有了好的環境,就不會再有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