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幕後,中國政府已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更多資金。中國媒體稱,國務院批准在原有的6500億元人民幣鐵路投資目標基礎上新增400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規模不大、但具有象徵意義的舉措。據陶冬估算,近幾個月政府批准的基建項目(從廢水處理到新地鐵線路)總支出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許多項目當然是早已規劃的,但其落實速度明顯加快。
不過,一些分析師質疑當前這輪反彈究竟會有多少後勁。
即便是在中國,新的大型基建項目也不是說上馬就能在一夜之間上馬的。以北京市政府為例,其在2016年年底之前將北京地鐵網絡規模進一步擴大50%的計劃其實擬定已久。過去10年裡,北京市政府將北京地鐵系統的規模擴至原有水平的4倍,目前擁有17條地鐵線,軌道總長456公里。
“就實際需求而言,情況並沒有變化。此類項目中有很多早已立項,”環球通視(HIS)駐北京的中國經濟分析師任先芳表示。
眼下中國經濟增長出現起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今年初信貸發放激增的延遲後果。但在6月份發生流動性緊縮後,信貸增長已開始放緩。“信貸持續放緩將強化我們的看法,即此輪經濟反彈將在未來幾個月失去勢頭,”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在一份簡報中寫道。
儘管如此,情緒好轉還是能給經濟帶來實實在在的提振。各個版本的所謂“克強指數”(Keqiang index)——即李克強青睞的一些據信更加靠譜的經濟指標——都顯示,發電量和鐵路貨運均出現激增。
“一旦支出啟動,經濟效應就會傳播開來,”中金公司(CICC)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
“人們對經濟增長將會企穩的期望,能夠產生一種積極的影響。”他指出,近期鐵礦石價格、石油進口和土地出售都呈現起色,這便是溢出效應的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