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相反,自貿區在很大程度上反對這種固化的經濟發展慣性。比如其倡導的對公平競爭環境的構建、對民營資本更大參與權的保障等等,這已不是“優惠”一詞可以簡單概括的,而是中國經濟深化改革必須邁過的一道道門檻。也許,在自貿區內可以進一步的開放倒逼進一步的改革,但在自貿區外,整個中國經濟社會也需凝聚同樣的共識,而這似乎與有無“自貿區”的牌子關係不大。
在上海自貿區掛牌之前,市場對此的反應已經熱烈,各種概念操作比比皆是,股票連續漲停,熱錢乘機而入,周邊房價飈升……這些小插曲,有市場對利好消息的正常反應,也符合中國經濟社會中對某一概念蜂擁而上的慣例。市場經濟時代,一定程度地炒作“自貿區”概念不是不可以,但倘若只止於此,那將是最大的遺憾。
歷經三十多年高速發展並伴隨問題累積的中國經濟,要想在當前的位置上繼續往前發展,只會難上加難。自貿區作為一個看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概念在中國最發達地區之一的上海落地,除了看到其絢爛多彩的一面,它所代表的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難度與痛苦,也一定不應被忽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