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環球時報:讓人民大眾滿意是改革最重要標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14 09:47:46


  中評社香港11月14日電/十八屆三中全會標誌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的開啟,改革的進程將不斷受到檢驗。那麼誰是檢驗主體呢?這個檢驗者應當是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指出,改革說到底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改。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的感受應是改革質量的終極標尺。改革如果只能帶來遠期的繁榮,卻要一、兩代人付出動蕩的人生代價,就不是好的改革。相反,改革如果只帶來一時的短期好處,卻可能損害甚至毀掉大多數人的未來,也不是好的改革。人民要的是實在並且可持續的改革紅利,要的是人生不斷向好的保證。

  古今中外,國家的崛起與中興都在相當程度上是改革的結果。但歷史上的改革常常只圍繞增強國家實力展開,民眾的利益處於次要位置。這幾十年改革從民生領域開始,又把終極目標落回到民生。縱觀過去35年,儘管出現過一時的“失敗群體”,但從改革全過程看,受益面幾乎是全民,在世界範圍內,中國改革稱得上是真正“人民的改革”。

  人民滿意改革,但這種滿意的形成和呈現都是不均勻的。首先,人民的概念很寬泛,社會的利益多元化不斷發展,要全體中國人在同一時間對改革、尤其是對某項具體改革都滿意,這很不現實。人民滿意最重要的是兩點,一是在同一時刻有多數人對改革滿意,二是對改革的全過程形成絕大多數人的滿意。

  改革不可追求在推出時社會滿意度的最大化,改革者要相信民眾建立在長期感受上的理性和判斷力。中國政治的連續性使得改革協調好短期和中長期目標成為可能,確保改革的長期戰略一以貫之。

  如何分辨民眾的態度,是這個時代的新課題。民意與輿論不完全相同,大多數情況下還有較大差異,這一認識對時下的中國社會很重要。就民意來說,它已是多元的,應遵循多數人意見,尊重少數人意見,同時讓勞動者的呼聲獲得最大意見權重。

  作為全面崛起的大國,中國改革決不可能是某種“單項競賽”,它的綜合性必是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人民的利益最直接表現在民生領域,國家的持久強盛和繁榮又是這些利益實現的唯一可靠途徑。由於民粹主義走強,輿論很容易較多專注於改革與民生的關係,而忽視甚至排斥改革對國家利益的維護,但這決非是中國社會的真正本意。

  回頭看中國民間對改革總的滿意和35年間不同時期起起伏伏的態度,我們就能悟出,改革讓人民滿意是既明確又曲折的過程,它對應的是一個不容分拆的民意大系統。

  全面深化改革面對的中國社會不僅更多元,也對意見表達更積極活躍。但改革讓人民滿意的原則必須堅持,而且這種堅持有時意味著承受短時期部分人和部分輿論的不滿意。無論改革者如何追求全社會意見的最大公約數,未來圍繞中國改革的意見紛爭都很可能多於前30年。

  改革真正讓人民滿意是一種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它比西方政治中常見的取悅短期民意要更嚴肅,也意味著更多的政治擔當。十八屆三中全會標誌著國家進入中共領導全國人民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在接下來的漫長歲月裡,這個國家的執政者和人民注定榮辱與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