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卡梅倫訪華,似乎昭示了西方列強打“達賴牌”漸漸式微的新“形勢”。以西藏問題強調西方與中國在人權與主權上價值觀差異,並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站在“道德高地”上,以此制衡中國崛起的套路,幾乎大部分西方領導人都身體力行。默克爾、薩科奇……但走過來的印記,都與卡梅倫大同小異。這其中,不僅僅是一個向中國帶來的經濟利益“服軟”的問題,也有一個重新認識“彼此尊重核心利益”的問題。西方領導人在意識到打西藏牌以輸出自己意識形態觸動中國國家利益之際,也逐漸發現,中國即使逐漸強大但毫無輸出自己意識形態的意思,他們不必擔心中國會支持北愛或者科西嘉的獨立。超越意識形態分歧,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新思維”,逐漸為越來越多的西方領導人所接受。卡梅倫稱,“英國願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中國展開對話,解決兩國共同關注的問題,維護兩國共同利益”,態度相當誠懇。
第三個“形勢”變化,也許是最為深刻的,就是所謂“盟國利益”,已如海市蜃樓。“盟”內“國家利益為先”的凸顯,也是此次卡梅倫訪華留下最深的印記。卡梅倫那句讓媒體反覆圈點為“討好中國”的“英國做中國最強支持者”的名言,恰恰反映出歐盟內部的“路線分歧”。媒體似乎為了滿足自己炒作的快樂,有意把這句話從卡梅倫“呼籲中國與歐盟達成新的自由貿易協議”的語境中分離出去了。卡梅倫借訪華之機,將中英共挺“自由貿易”,而歐盟在危機中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形勢”凸顯在世人面前。卡梅倫訪華首日,歐盟宣布對中國部分光伏產品徵收雙反稅。卡梅倫想說的是,英國是中國在歐洲自由貿易的最強支持者!
路透社稱,卡梅倫推動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將激怒歐盟委員會。看來“盟內”在此領域的共識,還不如中英之間多!
最後一個“形勢”,就是中資向何處去?
在訪問中國之前,卡梅倫在中國財新周刊《新世紀》發表署名文章稱:“中國的轉型將給英國經濟帶來很大影響”;“西方世界中,沒有哪個國家像英國一樣,願意向中國開放投資市場,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3日,卡梅倫在上海用“大白話”向中國企業發出邀請:“你們已經在英國投資的,多投一點吧!如果你們還在思考,就來看看吧,肯定會受到熱烈歡迎。”卡梅倫這一宣示,在中資因各種原因在歐美及海外投資頻頻受挫的“形勢”下,應該讓中資感到相當貼心。
總而言之,卡梅倫訪華,遇上這樣多“比人強”的新“形勢”,成功自然可以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