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8日電/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12月13日發表題為《是中國人在PISA考試中作弊還是我們在自欺欺人?》一文指出,不論是美國人還是歐洲人贏得奧運會金牌,我們都會稱他們為英雄。當中國人摘得金牌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們一定是服用了違禁藥品;或者如果這樣的說法有點過分,那麼他們的獲勝肯定是慘無人道的訓練所致。在教育方面的比拼似乎也與此相似。
最新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顯示上海的教學體制獨占鰲頭。就在評估結果公布幾小時後,美國《時代》周刊斷定中國學生肯定是在考試中作弊了。他們沒有費心去閱讀《PISA2012技術報告附件》,這份報告附件指出絕不存在作弊的現象。他們既沒有與進行抽樣調查的專家進行討論,也沒有與負責仔細評估和驗證上海樣本有效性的國際審計師進行交談。
其他媒體立刻指出,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可能並沒有納入上海PISA的樣本,因為幾年前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還無法在上海的公辦學校就讀。然而,就像中國的很多不斷變化的事情一樣,正如PISA所顯示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也被納入上海的PISA樣本,與在其他國家和教育體系進行的PISA測試一模一樣。
報道稱,的確,上海仍在完善自己的教育體制,而且目前並不是所有15歲的孩子都能上高中。但這種現象並不特殊。即便在美國,也僅有不到90%的15歲孩子參與了PISA的抽樣調查。
報道還稱,姑且不論調查方法的問題,一些人轉而駁斥上海教育的出色表現是因為上海學生只擅長做功課,這對教學和考試有益。但這些技能與現實並不脫節,因為它們也有益於未來的數字化、自動化和外包工程。試想一下:僅有2%的美國15歲孩子和3%的歐洲15歲孩子可以在PISA評估中達到最高級別的數學運算能力,也就是他們能夠概括和總結,在調查研究中運用數學能力,並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創新活動中。在上海的PISA評估中,達到這一級別的學生比例是30%。上海的教育界人士深知,世界經濟將使優秀人才獲得日益增長的回報,而且不再以懂得多少知識來評價人,而是看他們能用所學的知識做多少事情。
(消息來源:《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