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蘇在探月工程的技術上各有側重和特色,在政治出發點上更有很大的差異。中國的探月工程與整套太空技術一樣,沒有“引入競爭機制”,完全是“閉門造車”,不排除在“車”的性能日益可靠之時,會適當引入合作體制。這是與當年的“美蘇爭霸”很不一樣的地方。美、蘇太空計劃留給世人很多經驗,但也有很多教訓。比如在競爭中無益損耗,技術尚不成熟之時涉險冒進,尤其是偏重競爭而忽視民生經濟——這一點前蘇聯教訓尤為深重。當今世界已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前人的教訓理應吸取。中國願意也有能力為世界提供一個全新的範例,那就是和平開發太空,量力適時地推進航天事業。因此,全球“觀眾”才有幸看到一幕接一幕中國版的“太空連續劇”。
每當中國航天事業有了新“劇情”,海外華人華僑都是“熱心觀眾”。這不僅與“萬里共嬋娟”的情結有關,而更深沉的是:中國硬實力往往可以轉化為海外華人華僑的軟實力。巴黎中餐館的老板收到法國科學家關於“嫦娥成功登月”的祝賀不是不可能,而是很平常。
中國不僅是世界大市場,也是高科技的故鄉。中國人與太空打交道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自信,也越來越從容。與此同時,中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法制等等方面的深化改革,也在整體、系統、協同地進行。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人能把事情辦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