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作為二戰中歐洲戰場抗擊德軍侵略的主力,蘇聯(俄羅斯)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紀念更是動靜不小。德國投降翌日5月9日被蘇聯定為“偉大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這一天舉國放假,莫斯科還要舉行盛大的集會和閱兵式,國家領導人出席。城市上空的禮炮,紅場的鐘聲,威嚴的儀仗兵,高精尖武器的亮相,渲染出俄羅斯贏得戰爭勝利的自豪與榮光。
不管是以悼念將士牢記恥辱為主基調的美式紀念,還是以慶祝勝利激勵鬥志為主基調的俄式紀念,不管是注重個體感懷、撫慰喪失之痛的美式表達,還是注重塑造國家形象、凝聚民族共識的俄式努力,儘管形式有異,但主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為了不被忘卻而紀念”。讓生活在當代的政治家、軍人、民眾及其子嗣,尤其是那些有權力發動戰爭或者有能力阻止戰爭的人,認識到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珍貴,銘記本民族為此付出的代價與那些獻出了生命的英雄。這種紀念,不是為了積累仇恨,不是為了沉湎過去, 而是為了珍惜和平,為了警示未來。
這種國家行為上的“共同紀念”,這種國際慣常的集體儀式,對於二戰中亞洲戰場的主力中國而言,自然也是理所應當、不容缺少的。中國當前設立“兩日”的立法舉動,雖然來得有些遲,但不失為意義深遠的補遺之舉。因為明年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的升級紀念方式相當於融入了一股反思二戰的巨大力量,有助於國際社會共同鞏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二戰後的格局與秩序,對當前一些國家軍國主義的死灰複燃是一種震懾與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