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地位愈益重要 |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香港《南華早報》4月28日載文《人民幣波動只是其新型國際角色的成長之痛》,摘要如下:
人民幣近期出現的波動並非預示著其匯率走弱,而是表明人民幣愈加開放,同時也是其國際地位上升過程中的又一裡程碑。
在人民幣自今年初以來大幅貶值後,美國在4月初即將於華盛頓召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二十國集團會議前警告北京不要操縱人民幣匯率。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北京推出30年來最廣泛、最深刻的改革之際,卻發現西方沒有予以回報而是進行打壓。
事實上,人民幣的波動並不意外,也不僅僅是市場力量所致。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一波動是由政府主導的——但政府把它作為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為了抵制改革。
以往央行幹預、匯率波動幅度較小以及人民幣單邊升值的舊時代正漸行漸遠。在新時代,中國人民銀行的幹預正逐漸減少,人民幣的浮動會更加自由。盡管人民幣的基本趨勢是逐漸升值,但在升值過程中其波動性也會隨之增加。
北京朝人民幣國際化及其作為一種主要多極儲備貨幣的終極角色又邁進了一步,這分散了風險並提高了資本效率。
去年11月,在國家外匯管理局調整工作重點之際,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創下1.32萬億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到今年2月,這一數字已降至1.27萬億美元。
據報道,目前已有約40家央行投資人民幣,其他一些央行也在陸續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