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森已代表多家中國能源公司考察與俄羅斯的交易。他說:我們已看到中國企業對俄羅斯的環境越來越適應。他表示,從政治層面上,中俄的友好程度明顯上升,中俄關係顯然已在過去五年回暖,主要是受商貿聯繫的推動。
那麼,如果現階段看似將達成協議,什麼因素可能導致這一切停止?
首先,當前時機對中國有利。鑒於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矛盾漸增,而且西歐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也在減少,目前在談判桌前俄羅斯的選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少。與此同時,中國已經開始通過管線從緬甸進口天然氣,也與卡塔爾、澳大利亞、印尼和馬來西亞就進口液化天然氣簽訂了一系列協議。
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資深研究員亨德鬆(James Henderson)表示,相對於俄羅斯,目前中國有很大的談判籌碼。他說,東西伯利亞的天然氣滯留,除了給中國以外無法輸送給其他國家。
中國要求的價格也可能令俄羅斯不快。分析師們此前表示,中國去年從最大的海外供應國土庫曼斯坦進口的天然氣價格為每百萬英國熱量單位(簡稱BTU)10美元左右,很可能希望與俄羅斯達成類似的交易。不過,他們說,這一水平低於Gazprom實現盈虧平衡所需的每百萬BTU約12美元的均價。
目前正值全球天然氣供大於求之際。北美天然氣價格約為每百萬BTU 4美元左右。由於北美天然氣無法輕易從太平洋彼岸輸送到中國,因此中國無法獲得這種價格。不過這也讓北京方面知曉了當前的低價環境。
帕特森表示,除了價格之外,雙方很可能還有其他問題仍需解決。中國很可能希望將天然氣管道線輸送線路加入磋商內容,而俄羅斯則可能希望中國用數十億美元的預付款來幫助為管線和其他相關基建項目融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