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巴空中聯合軍演先進機型曝光 |
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在國際關系理論界,現實主義的地位至高無上。現實派強調歐洲的大國政治經驗。在他們看來,中等國家在無秩序的國際體系中毫無主動性:大國發號施令,其他國家別無選擇,只能聽從。
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網7月9日載文《亞洲中等國家:現實主義的局限性》,文章說,21世紀第二個10年進行到一半,但亞洲的地緣政治秩序並未依現實主義理論的劇本走。地區內存在美中大國競爭這點沒錯,但並無跡象表明較小國家感到“選邊站”的壓力。也無跡象表明這種狀況未來會改變。實際上,地區中小國家在影響地緣政治方面展現出一定的主動性。
印度尼西亞、泰國和馬來西亞沒有跟著中國這個強者走,但也沒有加入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對華制衡的陣營。這3個國家根本沒有受到選擇陣營的壓力,而是一直巧妙利用與北京和華盛頓的密切關系撈好處。
首爾與北京密切的經貿聯系使它與中國的政治戰略關系更緊密,但鮮有跡象表明,韓國正在弱化與華盛頓的同盟關系。至於平壤,它與東京直接會談,忽視中國讓它克制的警告,展現出外交政策上的獨立自主。
更廣泛地講,我們有什麼證據表明,美中競爭(而不是中國崛起本身)真的改變了亞洲的地緣政治秩序?這是一個值得謹慎研究的問題,不是一篇博客文章所能解釋清楚的,但有兩點可能值得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