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食品安全之門誰來把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4 09:21:40


  中評社香港7月24日電/品牌又陷食品安全醜聞。大陸媒體調查發現,美資肉類供應商上海福喜公司將大量過期變質原料“回鍋”,然後供給下游餐飲企業,甚至優先安排在中國市場使用,中招者包括麥當勞、肯德基等在內的多家洋快餐。盡管大陸食品監管機構旋即封存相關產品,但目睹了加工車間“黑洞”的消費者依然止不住陣陣反胃。

  美國《僑報》7月22日載文《食品安全之門誰來把?》,文章說,近年來,洋品牌“醜聞”頻頻曝出。從沃爾瑪用狐狸肉冒充驢肉銷售,到洋快餐“速生雞”風波,外資大牌在華可謂出盡“洋相”,並一步步摧毀中國人對其建立的信任。“過期也吃不死人”,涉事公司人員如此侃言,折射了這家公司對食品衛生和消費者權益輕佻、傲慢態度。

  上海福喜拒絕食安人員入廠檢查,直至警方登門;福喜總公司的致歉姗姗來遲,回應只是“個體事件”。這種比過期肉還“臭”的態度,透露出該公司身陷食安醜聞的必然性:鞭長莫及,總公司對子公司管理督查不力;自成小王國,仗著是大企業藐視官方監管。徒有大企業的軀殼,卻無大企業的責任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給予外企“超國民待遇”,食品安全監管“內嚴外鬆”,法律面前“內外有別”。此外,“洋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中已形成了“信心壟斷”,消費者對其產生了心裡依賴。或許因為當局長期以來對“洋品牌”的嬌生慣養,才助長了其盛氣淩人的底氣。要曬曬它們的真實面目,看其還有何“勢”可仗?一是監管機構不能掉以輕心,要用同等嚴厲的姿態、標准予以監管,並更新技術手段,辨識福喜公司“兩本賬”做法;二是做好日常抽檢,及時公布各項信息,讓市場和消費者知情,並作出自己的消費選擇。

  在利潤面前,資本有絕對的衝動。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概莫能外。過期肉事件波及面如此之大,也提醒中國尤其要注重對龍頭企業的從嚴監管。美國食安監管的思路是,只要把占據市場高份額的幾大企業管好,那麼絕大多數消費者的安全就有了保障。而中國恰恰相反,往往過分信任大企業。此外,美國對“壞企業”開出的天價罰單,抬高違規違法成本,達到“殺一儆百”效果。這次,中國會開出什麼樣的罰單?值得期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