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永康(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近期中國共產黨宣布對周永康、徐才厚等國家級領導人進行調查,將自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反腐風暴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中國大陸已先後有40餘位副部(省)級及以上高官因貪腐等問題被宣布接受調查,這樣猛烈的廉政風暴不僅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是第一次出現,而且涉案官員級別之高、涉及金額數目之大令人咋舌。
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4日載文《中國超預期的反腐必將帶來超預期的改革》,文章說,目前海外對中共高層如此反腐的真正用意多有猜測,但從目前中國國內的政策走勢來看,似乎一個重要目的在於推進當下已舉步維艱的各項經濟和社會改革。由於中國始於3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政策目前已進入“深水區”,各種利益集團盤根錯節,對進一步的改革存有很大抵制,不通過嚴厲的反腐運動,很難推進去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攬子改革計劃。中共超預期的反腐敗之後很可能會帶來超預期的改革成果。
一團亂麻的改革亟待推進
中國三十多年的經濟奇跡基本上是建立在不斷的制度變革和創新之上,比較大的改革包括1978年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開啓的改革開放、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後的市場經濟改革、以及中國為配合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做的和世界接軌的改革等。這三輪改革極大激發了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活力,把中國和世界市場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然而,進入新世紀以後,由於利益集團日趨固化、國際經濟形勢日益複雜化等內外部因素,中國經濟改革沒能繼續沿著原有路綫圖順利推進下去,直接導致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緩慢。
為了應對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更是暫時停止了包括壓縮產能、房地產和土地改革、金融改革、環境治理等一系列領域的改革,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穩增長和大規模刺激政策上,甚至出現了政府對經濟幹預加劇、“國進民退”的倒退,大量的利益集團寄生於官僚體制內部或與官僚體制密切相連的利益鏈條之上,阻礙著改革的進一步推進。
由於改革的缺乏,中國的環境問題、腐敗問題、產能過剩問題、消費與投資的比重問題、收入分配問題、社會公平和司法公正問題乃至教育、醫療、食品安全等問題,在相當長時間裡不僅沒有按照“和諧社會”的理念得到改善,反而有惡化的趨勢。
從中國政府過去提出的各種改革藍圖可以看出,國家在很多領域的改革都存有大量歷史欠賬,明顯滯後於現實形勢發展的需求。如果再不奮力推進這些改革,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和政治、社會的穩定可能會受到很大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