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與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 |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本月,筆者在上海,正好享受今年最佳季節的開始(中國東部居民對此倒沒說什麼)。這當然也是東京的最佳季節。不過,代代木公園因為登革熱關園,增加了享受美景的難度。
美國福布斯網9月8日載文《中日關系11月解凍?不太可能。日本債務危機倒差不多》,文章說,筆者到上海那天,新聞都在講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政治局會議。他在會上強調中國軍事現代化迫切需要“創新”發展。接著,9月3日,習近平站在中國執政核心圈中央,紀念對日抗戰勝利。
我們可能納悶,為什麼抗戰過去69年,中國現在才決定設立一個紀念日。中國的行動很少不是出於長遠考慮。這肯定不僅是——或主要是——為確保對日本侵略的鮮活記憶或者反日激情的餘火。(新設立的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更有可能服務於這一目的)。
我認為,勝利日設立的目的是確保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條件——它接受《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的條款——不被忘記。這段重大歷史是今日中國一些最重要的領土主張和政治議題的事實、法律和道德基礎。它不僅與釣魚島爭端有關,也關系到南海爭端。
中國認為日本首相安倍在粉飾、混淆或改寫日本戰爭歷史、戰敗及投降條件——就是歷史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判決”。中國對此一直很警惕。
隨著中日當前衝突凸顯和貌似的惡化,衆人紛紛猜測11月份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中日外交關系是否會解凍。習近平和安倍會不會進行正式會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