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中國正加強對投機資本的監管,以兼顧不動產泡沫軟著陸和經濟發展。現階段,資金的調整雖未引發大的混亂,但由於經濟減速預期增強,政府當前只能用政策微妙地引導。
《日本經濟新聞》9月23日載文《中國給理財產品銷售踩刹車》,文章說,四大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截至6月末達到29630億元。資產規模排在第二位的中國建設銀行半年內減少了8%,第四位的中國銀行減少了10%。中國工商銀行雖然增加了33%,但卻表示,“對理財產品也要同銀行貸款那樣進行風險管理”。
對於非保本理財產品,銀行只承擔銷售責任,損失原則上由顧客負擔。中國自2013年經濟增速放緩時起,開始出現由理財產品償還問題引發的糾紛。瑞銀證券首席戰略師陳李說:“個人開始將資金從理財產品轉向股票。”
銀行監管當局已認識到理財產品潛在的風險,於7月公布了加強監管理財產品的措施。具體包括,以書面方式向顧客說明理財產品與存款的區別,銀行內部成立獨立部門專門監管理財產品。
受政府加強監管的影響,6月末以後,理財產品銷售節奏明顯放緩。
另一方面,在3月發生首例債務違約的公司債市場,曾一度急劇上漲的收益率開始趨於穩定。中國政府為了消除公司債投資者的不安情緒,針對個別金融機構實施了定向貨幣寬鬆政策。
中國AA等級的公司債(10年期)平均收益率年初曾漲至8.5%,眼下已降至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