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中在亞洲開戰:通過封鎖獲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02 08:30:00


美國對付中國連橫的“雙層縱隊”(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2月2日電/在一場潛在衝突中,美國對中國實行海上封鎖可行嗎?這是研究中國海上和能源戰略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摘編如下: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11月25日載文《美中在亞洲開戰:通過封鎖獲勝?》,文章說,中國對原油的依賴明顯是決定這種封鎖成功與否的關鍵變數。盡管中國可以生產許多關鍵產品,例如糧食和煤炭,但2013年中國原油消耗的64.5%來自進口。以石油為基礎的液體燃料,例如汽油和柴油對於機動車輛來說至關重要。此外,中國原油進口中的絕大部分——除了來自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進口——都依靠海上運輸。

  但是,中國對海上石油進口的依賴與其海軍能力並不相配。中國沒有海上基地支持在遙遠地區展開定期行動。與之相反,美國海軍不僅擁有強大的遠洋航海能力,而且擁有數量和技術上的優勢。中國對海上石油進口的高度依賴與其保護這種進口的海上能力之間的巨大反差表明,美國海軍可以成功阻斷中國的海上石油貿易。

  盡管人們經常提到中國對美國封鎖的擔憂,但沒有一項研究對這種封鎖帶來的後果進行量化評估。利用能源強度的逆向公式以及英國石油公司和美國能源信息局公布的統計數據,作者進行了初步估計,利用能源封鎖將來自海上的87%的石油進口切斷,將令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下降6.6%,這個數字相當於澳大利亞的經濟規模。從降低商業和工業效率等角度來說,封鎖帶來的間接損失很可能更加嚴重。因此,作者發現海上封鎖會帶來經濟上的毀滅,因此對於美國來說,在與中國的衝突中這是一個可行的戰略。

  在得出潛在的石油封鎖會帶來嚴重威脅後,作者隨後研究了中國對這種假設威脅的對抗戰略的有效性。作者把對美國的石油封鎖的對抗戰略分成了兩類:旨在保護石油供應的降低脆弱性戰略,以及旨在通過防止與美國的衝突而避免美國封鎖的衝突防止戰略。

  兩個討論最多的減少脆弱性的戰略,就是發展人民解放軍海軍以保護海上石油進口,以及建造陸上輸油管道。但是,由於中國需要進口大量石油,而且中國和中東的產油國之間距離遙遠,派出海上護航隊確保安全供應的做法並不實用,一支100艘船只組成的石油護航隊,無論是在其35天的航行還是在加油過程中,都很容易成為空中/導彈/潛艇的攻擊目標。同樣,將中國和俄羅斯以及哈薩克斯坦連接起來的上千英裡的輸油管道也可能因為一次空襲被切斷。保護輸油管道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此外,複雜的煉油廠也可能成為襲擊的目標。因此,作者認為這種降低脆弱性的辦法不僅代價高昂而且基本上起不到效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