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基建項目的合作,中國成功地將領導權帶到了過去是歐美勢力範圍的非洲大陸。哈佛大學政治學家約瑟夫•奈提出的“軟實力”一詞如今是最常被用來形容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關系的詞匯之一。
《全球建設評論》主編羅德•斯威特指出:“這的確是一種‘軟實力’,但首先是經濟上的。2013年美國政府審計辦公室發表報告,比較了中國和美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地位。這是一個警示信號。過去13年來中國給該地區提供的貸款和各種援助已經讓中國掌握了遠超過美國的優勢。”
然而,中國在非洲所做的僅僅是經濟上的競爭,在俄羅斯等國與歐美就是外交上的碰撞。
“有個別計劃有可能會與歐美試圖影響其他國家的做法相衝突,比如美國和歐洲想在經濟上孤立俄羅斯,”斯威特說。
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俄羅斯國家鐵路公司等兩國有關部門將修建一條高速鐵路,將莫斯科與喀山之間的路程從原來的11個半小時縮短至3個半小時。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13日在俄羅斯見證了這項協議的簽署。
佩蒂指出,在這些鐵路項目的初始階段雖然都有高官的身影,但這並不代表中國政府控制著企業。國有’身份並不表明它們受控於國家。在很多情況下,中國企業的目標是與中國政府相吻合的,但我們不能因此認為這些項目都是由政府領導的。企業掌握著投資決定權,它們比任何官員都更加關心技術和資金。”
這說明中國國有鐵路企業宣布的那些最雄心勃勃的項目的最終決斷權掌握在企業領導者手中,而非政治局或中共的某次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