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1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全會發表特別致辭并回答提問。 |
中評社香港1月26日電/連日來,中國總理李克強在瑞士小鎮達沃斯發出的中國經濟發展“強音”受到輿論熱議。
美國《僑報》1月24日載文《中國底氣不再靠GDP》,文章說,在那個全球政商精英雲集的小鎮上,中國總理用事實和數據努力打消世界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他告訴人們,中國經濟在本質上仍是健康的,中國將轉向更加充滿活力和穩定的經濟發展模式,而不再單純依賴出口和大量消耗資源。
外界之所以對中國經濟存慮,主要緣於各類對中國2014年經濟運行狀況和2015年發展趨勢不太樂觀的預測和解讀,換言之,是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一種悲觀看法。
就在李克強在達沃斯發表演講的前一天,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4年各項經濟數據,其中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7.4%,比年初預期下降0.1個百分點;勞動力資源連續三年“縮水”,2014年末中國16歲至60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上年末減少371萬人,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1%。而在此前一周,中國公布的對外貿易數據也顯示,其增長速度已連續三年未達預期。這也成為一些機構和專家“下調”對中國預期的重要依據。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界對上述數據的敏感是自然而然的。全球化時代,擁有龐大人口、龐大市場和龐大經濟總量的中國之一舉一動,當然會對世界經濟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人們的擔憂從另一側面也表明,世界特別期待中國經濟能走得更“穩”。
只有全面、辯證解讀了中國經濟數據,外界才會明白李克強的信心和底氣從何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