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央媽”出手,從近處看,可為即將到來的春節“用錢高峰”釋放充足的流動性;往遠處看,則可彌補外匯占款趨勢性減少帶來的基礎貨幣缺口。微觀而言,因為此次降准是全面與定向同時啟動,對符合“定向降准”標準的金融機構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0.5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顯示出官方在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支持“三農”等方面著墨更多;宏觀來講,則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的背景下,為人民幣市場化改革及穩增長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
外界預測,中國央行在未來3個月內仍將繼續降准。但這並不表明中國進入了實質性寬鬆階段,說到“貨幣戰爭”則更有些危言聳聽了。與世界幾大央行相比,中國央行顯然彈藥更為充足,有能力採取更多行動。事實上,這次“普降”與有針對性的“定向降准”相結合,就體現出中國央行調整既注重數量又注重結構,同時在貨幣工具使用上具有靈活性。中國只是採取更適合自己的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
更重要的是,正在邁向“新常態”的中國經濟需要的是深入改革,而非僅僅依靠貨幣政策刺激。寬鬆貨幣政策的刺激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只是為解決問題創造了一個較好的環境,歐洲經濟未來的發展關鍵還是要將重點放在解決深層次矛盾、對不合理經濟結構的調整與轉型上。
中國央行這次降准是在為深化改革贏得時間。降准能提高銀行信貸投放規模,緩解市場對信用風險的擔憂,緩解外部壓力對中國改革進程的影響,保證了政府穩經濟、調結構的思路得以延續,此時,就需要加快金融改革,建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
可以說,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跑輸了,開閘放出的水可能翻滾成泡沫,跑贏了,改革的洪流方可奔騰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