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中國經濟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 |
中評社香港2月9日電/近幾個月來,人民幣出現疲軟之勢,這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中國經濟問題日益增多的征兆。然而,分析師們另有擔憂:因為其他國家貨幣的貶值令中國出口損失巨大,所以近期內北京不得不加入貨幣戰爭以捍衛自身經濟。實際上,中國金融決策機構採取了逐步“量化寬鬆”的行動。
俄羅斯《專家》周刊2月6日載文《中國做好貨幣戰準備》,文章說,中國央行決定自5日起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據估算,如此一來,金融體系將獲得近6000億元人民幣的可用資金。此前,市場一直以為相關決定至少要等到2月底方能出台。它的提前到來表明,中國政府對全球經濟的事態發展深感擔憂。這一決定也證實了先前的觀點,即北京今年打算果斷採取行動,在國內企業出現新問題之前,先發制人。
迫使決策者採取行動的是不甚樂觀的統計數字: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破榮枯線,通脹速度也令人擔憂,2014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僅上漲2.0%,明顯低於政府3.5%的目標值。還有若干令人憂心的表現,如負債率,無論是政府還是家庭。所以,對中國央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期待是合理的。此外,人民幣的強勢束縛了中國出口商的手腳,也遏制了國際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
2014年7月以來,人民幣貿易加權匯率上漲了10%,對中國企業的利潤構成了額外的壓力。因此,“以鄰為壑”的貨幣戰手段可能會成為常態。15個國家的央行於今年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如丹麥央行,三周內四度降息,以保護本國貨幣對歐元的匯率水平。亞洲貨幣市場更富戲劇性。安倍經濟學主張提振出口,導致日元對人民幣大幅貶值。印度央行也將其關鍵利率下調25個基點。不久前,新加坡也宣布加入貨幣戰。正如高盛總裁科恩所說:“我們正處於貨幣戰爭中,現在流行的觀點是,刺激經濟增長最簡單的方法是讓貨幣貶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