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一些人眼中,“中國製造”無非就是一些用集裝箱拉來的低成本產品,比如廉價的玩具和紡織品。但很顯然,目前中國正試圖向產業鏈的上端移動。2014年,中國國內GDP增速達到7.4%,為近24年來最低。國內經濟的放緩,令中國產生了升級為“高附加值產品製造者”的欲望。但這些“高附加值產品”(例如昂貴的建築機械設備等),其生產製造和銷售都是依賴於高科技和創新的,相比集中於低附加值的國內一些地區,毫無疑問在國外獲得這些技術要更加容易一些。
與此同時,帶有一些諷刺意味的是,雖然在美國設立工廠會白白把工作機會送給美國人,但有些中國企業卻似乎樂於讓自己的產品帶上“產自美國”的標簽,榮鼎咨詢集團的研究顯示,外國品牌以及國外的質量控制水準,對於富裕的中國中產階級來說正顯得越來越重要。
儘管中國的慷慨投資一定程度上振興了美國部分地區的製造業,但一些觀察人士卻仍然心存疑慮。中國在美國開設的工廠,讓一個有關海外投資的“老擔憂”再度浮上一些美國人的心頭:中國企業在美國開廠,會不會只是想要獲得美國人的技術?中國企業的入駐,會不會讓美國本土的企業最終遭到淘汰?
這些憂慮似乎也來得早了些,雖然中國製造業企業正在擴大赴美的腳步,但畢竟目前它們的到來還只是一個開始,算不上繁榮期。不過,放眼未來,中國製造業布局美國的勢頭卻也不可小覷。榮鼎咨詢集團預測稱,2015年將會是中國製造業企業進軍美國的“大年”,目前談判中的類似協議總額就已經達到了30億美元。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業企業進軍美國,將無疑會令2015年中國對美投資總額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油價一直盤旋於50美元的低位,也給了不少中國企業以機會,預計未來中美能源企業之間還有可能達成更多類似的協議。
此外,有關消息稱,截至目前,有至少三家企業在積極運作他們位於美國當地的工廠。這之中就包括科爾集團位於南卡羅萊納州、耗資2.18億美元的棉紗廠,三一重工位於佐治亞州、耗資6千萬美元的辦公用地及建築機械設備廠,和聯想集團在北卡羅來納州的電腦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