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很多人看來,王岐山的“不信邪”勇氣固然可嘉,但可能太高估了自己、第五代和中共的能力。不過,我倒以為先不忙著簡單否定,事情是有多種可能性的,如果我們認為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武斷了些,歷史不是線性發展,那麼,在反腐上,儘管有大量事實證明,一黨執政就一定解決不了腐敗問題?也不能這麼絕對。理論上說,凡事皆有例外,美國就號稱自己是個“例外”國家,中國在這一點上,同美國有一比,中共則更堅持自己是個“例外”政黨。回顧中共九十多年歷史,特別是在建政後犯了那麼多錯誤,有些錯誤在第三者看來簡直是致命的,但都抗過來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共善於學習,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世界上大概很少有政黨像中共這樣重視學習,幾乎學習一切它認為應該學習的事物。美國知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沈大偉則用“收縮與調適”來形容中共這些年的發展,所謂調適,就是一種基於學習的主動應對危機和挑戰的方式。中共近百年從風風雨雨中走來,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例外”心態,“三個自信”其實就是一種“例外論”,王的“不信邪”不過是這種“例外論”的反映。
也有先例可循
如果我們不把絕對權力下不能解決腐敗問題的“歷史定律”理解成絕對規律,從人類歷史看,還是有少數國家在一黨執政下大致解決了腐敗問題,或者準確地說,使得腐敗問題沒有成為一個嚴重影響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突出問題。新加坡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新加坡是一黨執政,但它在清廉指數方面,甚至高過很多發達國家,若說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同中國沒有多大可比性,日本、印度,墨西哥包括民主化之前的韓國,都曾經是一黨長期執政,儘管它們名義上實行多黨制,但日本的自民黨、印度的國大黨、墨西哥的革命制度黨,都長期壟斷本國政權,形成了事實上的一黨制,尤其是後者,其一黨連續執政時間比中共還長。
它們也有腐敗,甚至腐敗還很嚴重,但至少它們的腐敗不像中國目前的腐敗一樣,被執政黨自己稱作能夠亡黨亡國,是這個意義上的腐敗。既然這些政黨曾經不因腐敗而影響其長期執政,換句話說,在它們執政期間,腐敗沒有發展成為一個亡黨亡國問題,中共為什麼就不能通過制度革新而做到呢?
從此一角度言,第五代發動的這場反腐,儘管被人詬病頗多,如運動反腐,破壞法紀;選擇性反腐,打擊政敵等,但客觀來說還是取得了很大成效,得到群眾支持。在制度建設方面,也有進步。最大的改變,是加強了中紀委對反腐的主導和統領。王岐山對本輪反腐,有自己的設想和規劃,針對中國當下腐敗特別嚴峻狀況,他提出先治標後治本,通過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的反腐思路,應該說是正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