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5日電/那些關注中國改革計劃的人士必須注意某個不斷以令人意外的頻率冒出來的年份。看起來似乎互不相關的若幹關鍵目標都被與這個年份掛上了鈎。領導人表示,到2020年,中國將實現60%的城鎮化率、成為“互聯網大國”、完成中國的太空站建設、甚至(據非官方的報道稱)還將擁有首艘國產航母。也許最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已經許諾到2020年中國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在硬指標方面,這意味著中國的人均收入將在2010年數字的基礎上增長一倍。在同一時間段內,中國還將試圖使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翻一番。這應該會有助於中國確立其國際形象和增強軟實力。
日本《外交學者》2月13日載文《為什麼2020年是中國成敗的關鍵年份》,文章說,,除了它們預計的完成年份之外,這些目標還有哪些共同之處呢?它們都是中國成為一個繁榮、富強的現代化國家的指標。這也恰恰是中國希望在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對外炫耀的成就。而在那之前—即2020年,中國政府希望擁有幾項實實在在的成績可以向民衆展示。
2021年是與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掛鈎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第一個目標的期限。這兩個目標在2012年黨的十八大上得到了重申,習近平就是在那一屆黨代會上就任中共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親自把這兩個目標與更加容易記住的口號“中國夢”聯系在一起。在習近平的講話中,“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通常是作為兩大抱負與“中國夢”或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相提並論的。
把這兩個概念聯系起來,意味著實際上存在一個實現“中國夢”的期限。到2021年,這個“中國夢”必須至少有一部分得到實現。這意味著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合法性被與其自行確立的2020年目標密切聯系在了一起。無法按時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將使中國共產黨所聲稱的只有黨才能領導中國走向繁榮未來的說法受到質疑。
於是,這些2020年目標讓人感興趣的地方在於,其中有很多目標都是客觀的。甚至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觀性目標也通過與中國的人均收入增長率掛鈎而被賦予了確切含義(順便說一句,這或許就是中國不願降低GDP增長目標的一個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