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政商之間,應該相濡以沫,還是應該相忘於江湖?似乎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相濡以沫可以共度時艱,相忘於江湖,更大程度避免利益輸送而產生的權力任性以致腐敗。
美國《僑報》3月27日載文《中國應早日開出官員的“權力清單”》,文章說,正在進行的博鰲論壇上,“政商關系”再次成為焦點議題。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在博鰲論壇上表示,中國的官商關系很不正常,最小的官也比最大的企業家神氣。
綜觀十八大以來落馬的“老虎”和“蒼蠅”,幾乎所有的貪腐官員,都與商人有扯不清的關系,而企業家們,也樂衷於在朋友圈大秀與官員的“恩愛”。最新一個案例,雲南省委副書記仇和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其幕後開發商劉衛高也隨之進入公衆視野。像劉衛高這種被官員一路提攜的“紅頂商人”,並不少見。
官商勾結的“權力游戲”規則很簡單,官員利用公權力把公共資源分配轉移給商人,商人通過項目運作把公共資源轉換為真金白銀,再將部分利益輸送給相關官員,實現“共贏”。這也是此類官員公開或半公開的秘密。難怪坊間的習慣性思維就有,在中國做生意離不開與官員搞好關系的關系。離開權力的扶持,生意很難做大。李春城、季建業、仇和等“老虎”,之所以熱衷於對城市進行大拆大建,其心可昭。
一位落馬的海南廳級幹部在悔過書中坦言,這些商人都是用我們手中的權力富起來的,跟老板混在一起,慢慢就會職務不分、身份不分、立場不分,最終走上不歸路。
究其原因,中國經歷改革開放30多年來,片面強調經濟發展,政治體制改革沒能跟上市場經濟的步調,導致部分政商關系發生很大扭曲。如今,在反腐大潮下,是時候改變這種畸形的政商關系,構建政商關系新生態了。
建立正常的政商關系,需要管住權力的任性,由於起步較晚的中國市場經濟體系尚不完善,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模式沒有根本轉變,官員們的權力之手緊握資源配置權、項目審批權等,仍能給商人“方便”。改變這種過分依靠政策的“經商模式”,健全市場法制,政府簡政放權給企業,企業也遵循市場規律而不是看政府臉色,就可能“將權力關進籠子”,防止官商勾結。 |